2025年10月25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负责人联席会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2025“汉教英雄会”国际中文教学技能交流活动(西北片区),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逸夫楼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持续3天,吸引西北五省(区)16 所高校的30余支队伍参与,经过评审,最终有20支团队(9支教师团队、11支学生团队)参加片区展演环节,现场二百余位师生观摩交流。

开幕式:凝聚共识,共话汉教新发展
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院长石洛祥主持。他在开场中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纽带,而西北片区作为古丝路起点,更肩负着“以汉语为桥、传扬丝路文化”的特殊使命。“从数智技术融入课堂,到丝路文化走进教学,每一支团队的展示,都是对本次活动‘教学聚能・智慧领航’主题的生动实践。”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李贵安致辞。他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推动数智技术与中文教育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素养,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将秉持“西部红烛”精神,持续支持中文教育国际化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互鉴贡献西北力量。陕师大及具体承办单位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将做好全流程保障,期待通过此次交流,为西北片区汉教事业注入新动能。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师资管理处丁湘茹处长通过数据分享活动价值:“2025年国内参与‘汉教英雄会’的院校已达 140 所,教师、学生团队数量同比显著增长,海外赛区更覆盖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等多地。” 她提到,语合中心正通过“双师型”师资培养、数智化素养提升、中文教师专业能力认证等创新举措,构建开放协作的中文教育生态,本次西北片区活动正是这一生态的重要实践载体。
石河子大学庞琦老师作为西北高校教师代表发言,她指出:“语言教学是心灵的对话与文化的交流,希望让世界各地学生掌握汉语的同时,感受西北活力与中国文化包容,为文明交流互鉴助力。”

兰州大学刘紫怡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表示,国际中文教育传递“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理念,青年学子愿以语言为钥匙搭建沟通桥梁,期待借“汉教英雄会”展风采、担文化传播使命。

教学展示+专家点评:“教学聚能·智慧领航”,绽放西北汉教风采
片区交流核心环节为教学展示及专家点评。各团队在前期教学交流作品基础上,进行教学理念阐释以及现场教学展示;展示后由专家进行提问与点评。
10月25日,9支教师团队、8支学生团队率先登场,精彩纷呈——
教师团队:深耕课堂
·西安财经大学教师团队:通过对太极拳起源、用语、动作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与武德精神,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教师展现深厚文化功底与感染力;
·新疆师范大学教师团队(一):面向高级班学习者讲授中国概况,明确文化知识目标的同时融入思政内容,有效深化教学内涵;
·新疆师范大学教师团队(二):以 “讲解+实操+诗词吟诵” 模式带动学生热情,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行茶仪轨完整实践,促进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同步推进;
·新疆财经大学教师团队:以 “中国龙”“石榴” 为文化载体,讲授符合学生水平的核心关键词及句式,突破课本局限,利用线上下资源拓展学习时空,让文化内容与语言知识内化于心;
·西安石油大学教师团队:以 “全球文明交融” 为内核,选取唐代女性个体日常生活案例,以小见大,提炼 “自信-开放-包容-交融” 的价值引领;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团队:结合京剧、秦腔、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AI教学手段、讲解5个目标词汇和1个目标语法点的含义、结构及使用场景,在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强文化感知;
·兰州交通大学教师团队:在HSK口语中级课程中打造“AI + 教师”合作课堂,借助SuperTest平台实现模拟测试与数据诊断,达成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石河子大学教师团队:在初级汉语精读课中,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掌握颜色词、“的” 字短语,课堂逻辑清晰、过渡自然;
·西安交通大学教师团队:将医学知识与汉语知识融为一体,综合运用 AI 平台和数字软件创建多模态教学资源,讲练方式丰富高效。


学生团队:创新力量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团队:围绕 “职业与日常” 主题,模拟医院场景,帮助学习者快速融入并掌握 15 个职业相关核心词汇和两个基本句型,契合学习者认知规律;
·兰州大学学生团队:仿真实景创设沉浸式文化情境,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将文化元素融入 “被字句”“递进复句”“描述性语段” 等语言教学,同时运用OBE-PBL模式结合游戏化设计,达成 “语言能力+文化素养+跨文化表达”三维目标;
·石河子大学学生团队:讲解 “消毒、包扎、骨折” 等6个拓展词汇及 “不如” 等常用语句,通过描述撞伤后的情境及相应处理措施,以表达驱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交流;
·新疆大学学生团队:强调技术赋能、语言文化结合及双师协同教学,以学生体验为核心,讲解中医术语和语言成段表达,同时引入AI模拟问诊,培养学生文化认知与语言表达能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团队:围绕biangbiang面的制作过程及历史文化展开教学,让学习者在掌握 “和面、醒面” 等专有名词和相应文化概念的同时,激发对陕西饮食文化的兴趣;
·西安石油大学学生团队:讲解8个核心词汇的读音和意义,以及递进句式 “不但…… 而且” 的语义功能与结构形式,结合石油文化与 “一带一路” 文化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特点,助力学生将中文与专业紧密结合;
·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团队:以“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跨文化理解与实践”为核心,围绕中医理念开展沉浸式汉语文化教学,创设多模态情景,通过“双师协作”模式将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结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团队:通过讲解8个生词的音、形、义、用和语法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地域饮食文化差异。


北京师范大学王学松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石洛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叶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宋继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张艳莉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金晓艳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韩明教授7位专家组成评审团,参与点评交流。专家们先针对各团队教学展示的细节提出疑问,与参赛选手深入沟通探讨,再结合国际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给出具体优化建议;既肯定了各团队在文化融入、技术赋能等方面的创新亮点,也精准指出环节衔接、教学设计、知识准确性等方面可提升的方向,不仅帮参赛团队明晰了教学改进路径,更启发了在场师生的教学思路,推动了不同教学理念的碰撞与融合。







直播录播:线上直击片区交流精彩瞬间
欢迎广大师生扫描下方二维码,线上共享这场西北片区的汉教交流盛宴!
直播时间:2025年10月26日9:30/15:00


10月25日,本次活动开幕式及首日教学展演、专家点评环节已顺利推进,9支教师团队与8支学生团队的鲜活实践,让“教学聚能・智慧领航”的主题落地见效。10月26日,活动将继续开展剩余3支学生团队的教学展示,并同步开启教学交流研讨与闭幕式环节,进一步凝聚西北片区汉教经验、共话行业发展方向。作为承办方,陕西师范大学将持续做好现场调度、服务保障等工作,确保后续环节顺畅推进,期待与全体参与者共同见证更多汉教实践的精彩碰撞!